浏阳花炮-湖南梦想烟花有限公司专注于烟花研发,花炮销售,焰火燃放的大型烟花企业
梦想烟花官方微信 梦想烟花官方微信
烟花新闻
当前位置: 梦想首页 > 新闻中心 >

新闻正文

爆竹声中一岁除——花炮与春节

[ 整理:湖南梦想烟花有限公司 时间:2009/4/27 浏览:2277 ]    [ 字号:A  A  A ]

    “过年”是华夏民族最隆重、最悠久的传统节日,公元前104年,汉武帝根据司马迁等创造的《太初历》,正式确定正月初一为新岁之首,称为“春节”。此后,过农历年的习俗就一直流传下来。由于它是一年新的更始,过去又叫“元旦”、“元日”等。

    我国早在《诗经》中就有关于过年的记载,当时以喝“春酒”、“祝故岁”欢度新年。晋朝开始,用焚烧竹子发出的爆炸声,以增强节日的气氛。自唐代有了爆竹以后,除夕团年或子夜时分,燃放爆竹烟花喜迎新年,彻夜不停。当然,后来人过春节不像古时那么迷信,也简化了许多程序,但守岁、迎新、团聚、拜年的习俗依然存在。如果立春正好在除夕或大年初一,那就更热闹了。唐代诗人叶茵在《除夜立春》中写道:

    别岁传佳话,论文忆旧盟。
    黄柑凝腊酿,爆竹带春声。
    节序有终始,儿童争送迎。
    此身强健在,列炬到天明。

    那么,湖南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呢?也许是“近水楼台先得月”的缘故,湖南人放的爆竹特别多,非炸得个“满地红”不可。乡下人喜欢“打发”两个字,说打发,打发,越打越发!”意思是谁家爆竹烟花打得越多,新的一年就会发财、发达。交春之时,要放接春爆竹,湘东一带还有“送春牛”的习惯。所谓“送春牛”,即由一个头上戴花的农妇牵上一头小牛,牛头上系一块红布,牛后面由一个头戴草帽、身穿背褡的农夫扶犁,象征性地在主人家里犁一犁。这是预祝新年丰收的意思,随着咚咚锵锵的锣鼓,鞭炮声此起彼伏。

    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是燃放烟花爆竹最集中也是一年中最多的,从除夕夜吃团年饭起到初一早晨开门,无论城镇还是乡村,这家放过那家接,几乎不会间断。有的说这是“平安爆竹”,为的是驱散疫病之气;有的说这是“发财爆竹”,为的求得新年财源茂盛。正月初一乃一岁之首,叫做“岁朝”,岁朝开门,要放一挂长长的鞭炮,谓之“开门爆竹”。这一天还要敬天地、拜祖宗,或者成群结队到寺庙烧香,这些活动中最重要的仪式是放鞭炮,如果不放鞭炮或者鞭炮放少了,不仅显得冷冷清清,而且主人会觉得脸上无光。

    正月初二清早,是“开财门”的时候,要摆上香案敬奉财神,燃放的烟花鞭炮自然要热烈。接着是登门拜年,长沙、株洲、湘潭一带流传着“初一崽,初二郎,初三初四拜地方”的民谚,意思是正月初一儿女给父母拜年,正月初二女婿给岳父母拜年,到了初三、初四就给亲戚朋友和左邻右舍拜年了。旧时拜年很讲究礼节,年幼的辈份低的要给年尊的辈份高的行叩头大礼,而且要把受拜者请到上方。后来改成了拱手作揖,或以鞠躬表示。有的地方聚居在一起的族亲还要在祠堂里举行家族团拜,团拜仪式十分隆重,有多少户就放多少挂鞭炮,每挂长度都在万响以上,象征团团圆圆,万事如意。春节期间,大凡宾客进门、出门,人们都要以鞭炮欢送欢迎,连宫廷也不例外。据吴振城《养吉斋从录》记载:“腊月二十四以后,圣驾出宫,过一门,内监放爆竹一挂。入宫亦然”。民间虽没有这样举步之间燃放鞭炮的习俗,但春节期间对登门拜年的“过门客”(即第一次登门的亲戚或朋友),主家也要鸣放鞭炮,以示尊敬和祝福。于是,鞭炮把寒冷的冬天煽动得热闹而富有亲情,如温暖的春风沁人心靡,使人倍感快意。

    正月初五又叫“出五朝”,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早起迎财神、拜财神。财神又叫“路头神”,所以接财神又叫做“接路头”。据说,财神爷即“赵公明元帅”,双目失明,常骑着一只老虎为百姓送福送财。他是凭听觉行走的,所以家家都争着起早床,起得越早,爆竹放得越多越响,财神就会先到谁家,他家里就会财源滚滚、大富大贵。于是,有人头一天夜晚就早做准备,摆上贡果三牲,半夜里就放起了爆竹。诗人蔡云题诗笑日:“五日财源五日求,一年心愿一时酬。提防别处迎神早,隔夜匆勿抢路头。”这是对迎财神的绝妙写照,也可见湖南老百姓对物质财富的憨直追求。在花炮始祖李畋故乡的大瑶镇,建有一座规模宏大的财神庙,每到财神寿辰之日,人们就争先恐后地到庙里祭祀财神,爆竹整天价响,没有停息。

    正月初六是商店“悬旌返肆”(挂起商号的旌旗,开始营业)的第一天,又叫“开市之日”,不仅被商家工匠们看重,而且为农民们看重。如果这一天晴了就是丰收的好兆头,若是正月十六、二十六都晴了则更是皆大欢喜。农谚云:“正月晴得三个六,狗都不喝粥。”意指这一年将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,连家里养的狗都要吃好食而不吃稀饭了。因此,正月初六这天,又叫“烧利市”,即人们燃放鞭炮以求全年“生意兴隆通四海,财源茂盛达三江”,做工、务农、经商者开始“出行”。唐代词人朱淑真曾作词《忆秦娥•正月初六日夜》描绘了正月初六放烟花的盛况:“月弯弯曲,新年新月钩寒玉。钩寒玉,凤鞋儿小,翠眉儿蹙。闹蛾雪柳添妆束,烛龙火树争驰逐。争驰逐,元宵三五,不如初六。”

    到了初七、八、九,拜年的客人渐渐稀少,俗话说:“拜年拜到初七、八,仰起瓷镡伏起榻”,意指待客的食物快完了,没有什么东西好招待了。但是,龙灯、狮灯、茶花灯、竹马灯、蚌壳灯则开始活跃起来,这些玩耍的民间艺人走村串寨,锣鼓声、鞭炮声不绝于耳,使湖南的城镇、乡村继续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之中。到了元宵,欢度春节的活动达到高潮,也接近尾声。

摘自 徐强国 《浏阳花炮发展报告》

更多
湖南梦想烟花营业执照 湖南梦想烟花有限公司

梦想烟花

 版权所有 2013-2018.All Rights Reserved
最佳浏览效果,请使用IE7浏览器版本
E-mail:james@myanhua.com ICP:湘ICP备0902962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