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月9日元宵节当晚7时30分,黑龙江省大庆市区一名中年男子,乘坐在红色长安铃木轿车中,突然从斜刺蹿出的烟花刺穿车门,“钻”进男子腹部致其当场死亡。赶到医院的死者家属痛哭流涕,医生也谴责烟花燃放者不够谨慎,但是,把悲剧发生的责任,完全推卸给烟花燃放者,公平吗?如果车门哪怕再厚实一点,或许这个鲜活的生命就不会黯然消逝。
据当地媒体报道,19时30分事发时,红色长安铃木停靠在让胡路区远望转盘道澳洲肥牛前,死者正坐在司机座位的正后方,紧靠车门的位置,或许此刻连他自己都不会想到,死神正向自己靠拢。
据现场图片及记者描述,车的左侧后座门把手上方,烟花冲击形成的,长约10厘米的口子清晰可见,显然烟花已透过轿车钢板,轿车后座的靠背上,还留有一大摊血迹。而在医院急诊抢救室外的走廊上,死者家属神情黯然,眼圈湿润,其中一名女子大声地哭着。而医生在全力抢救后,除了遗憾,也表示出对烟花燃放者的不满,“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,怎么就不能小心些?”,而记者也认为,“制造欢乐祥和气氛的鞭炮,成了灾难的始作俑者,这不能不让人们深思”。
如果这果真是出自医生之口的全部感慨,笔者也只能慨叹医生的无知,如果记者没有什么难言之隐,却同样没有其他感慨,我们也不得不对记者的素质打个问号—— 难道悲剧的发生仅仅因为烟花燃放者疏忽和不慎?明眼人都知道,烟花毕竟不是军火,也不是炮弹,怎么就能轻易轰开轿车车门?长安铃木,作为具备相当知名度的轿车品牌,其钢质的车门,在小小的烟花面前,为什么会显得如此脆弱,10厘米的口子、穿透车门、钻入男子腹部,按照车门的厚度,别说是钢质,即使是塑料制成,烟花也不至于穿透吧?
很明显,车辆质量不过关,也是悲剧发生的原因之一,既然烟花能轰开车门长达10厘米的口子,那是不是哪天车轮轧起的石子儿,也能击穿车玻璃或其他位置,钻入车内致人伤亡?
尽管元宵佳节,亲人无辜逝去让人悲恸,警方也已介入事故调查,但是如果仅仅追查烟花燃放者的民事责任,有意或无意忽略了车辆本身质量问题,无疑是南辕北辙,不但逝者无法安息,对于阻止或防止后续悲剧的发生,也很难起到警示作用,对死者亲属也难以交代,联想之前发生的奥迪车漏油事件,不禁让人背后凉飕飕的,作为现代科技产物的汽车,本来应该为我们服务,提供生活和出行便利,如今却有成为“隐形杀手”的危险,那么以后我们还敢不敢开,敢不敢坐?
(中华品牌网 记者:王东)